海浪的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编辑推荐

查看: 144|回复: 0

让劳动者感受到法治的力量与温度——写在最高法举行“强化欠薪治理 保障劳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5-6-1 11:50
  • 签到天数: 51 天

    [LV.5]常住居民I

    576

    主题

    591

    帖子

    1000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0002467
    发表于 2025-1-23 20: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 i* Z" \# }  {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 m. H2 g& u1 `
    7 M% g1 }! V1 e9 }8 q& V
    2 R" V7 s& F7 y
    本文为《中国审判》杂志原创稿件
    & V+ ?* t) C3 t* ?
    & u4 R; U) ~" ~% Z4 c
    文| 本刊记者 沈洋
    ( w7 R# H' l0 L9 S9 G( D! ^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依法保障劳动权益,事关充分高质量就业、事关公平正义、事关社会和谐。: ]6 g4 K' a4 B; j# v1 B. x9 d

    8 E  |2 o+ T- ^2 r! v) z" p% o. P. A$ ]& V# p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强化欠薪治理 保障劳动权益”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依法保障劳动权益总体情况及涉欠薪纠纷典型案例、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专题指导性案例。
    , S1 b1 W! o8 `5 X% O: L
    5 D: T6 F" i+ a! Y7 K5 k$ ^" S8 i3 z- }5 S* x
    “最高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审判指导,明晰裁判规则,做实定分止争,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积极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小荣在发布会上表示。
    9 @) {6 I" R; r8 R! j
    ' d1 n7 W- v2 I3 e9 \' a! a! c& f. `* s5 n" a9 Q
    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法院共受理一审劳动争议案件59万件,受理一审劳务合同纠纷案件66万件;全国法院共受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刑事案件约1000件,受理一审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民事案件约8.2万件;截至2024年12月中旬,全国法院共执结涉农民工案件约6.9万件,执行到位金额达17.2亿元。5 Z9 Z+ T2 D; C* d

    & Z( }; ~' t4 I; ~; i4 I
    4 f) E# `) W! g2 D# n* l( D“人民法院要切实做好岁末年初欠薪案件审判执行工作,依法及时、有力保障农民工权益,让农民工高高兴兴回家过年。”贺小荣表示,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要求,结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最高人民法院决定自2024年11月至2025年春节前,在全国法院部署开展治理欠薪冬季专项行动。1 E3 }8 ]) n+ n/ n

    - l. F. N4 c- W: ]0 `8 i" s
    4 `! }3 K, }$ G5 O7 t01" X8 o; |  S0 G+ z1 n1 P

    ; L3 C( e+ u, S* P& G/ H' T
    1 p* n1 t' m6 D  Q0 J. ?6 y5 K
    8 ]1 n, M! K$ m" W8 b, P) u9 S1 v0 c5 D
    妥善审理劳动权益保障案件3 F* d6 K% L: r( d+ t' d9 F
    6 d5 V1 X, ^  b; K5 [3 W! [  m

    ! d4 _2 m& Q8 P3 s6 @3 D据介绍,各类劳动权益保障案件的妥善审理,有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依法保护用人单位利益,贯彻落实我国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成果,对推动构建科学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秩序、护航新经济业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I) ^/ c( g) R0 J- g" R8 }7 E: u7 q4 H8 G& i: d4 ]/ ?4 a6 h

    6 B" l( p) p: ?在妥善审理平等就业权纠纷案件方面,人民法院依法纠正用人单位因为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等不予招录、拒绝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破除各种不合理限制,推动高校毕业生平等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创业。1 F2 E& j9 W5 i2 _
    , J  e5 ^8 o. A3 C
    : a) ~2 Y- e# a% n0 x, Q
    与此同时,人民法院落实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完善办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快立快审快执通道,符合条件的案件依法先予执行,“提前救济”,推动完善欠薪治理长效机制,依法支持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融入城市工作、生活。
    7 d" x$ O: d8 n+ B- a, v% y+ {# c' q* [% I* j

    9 I8 f- G) p6 c此外,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根治欠薪典型案例,明晰规则树立“风向标”,多措并举建立“快车道”,多方联动织牢“保护网”,有效实施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司法解释,通过刑罚手段依法严惩恶意欠薪行为,对恶意欠薪者形成有力震慑。
    3 s1 m6 I7 R( v  G. ]* C2 Z; h+ [4 w9 A0 n
    0 z$ X. b8 q/ F$ Y# p! V/ u, ?
    此次发布的涉欠薪纠纷典型案例中,宫某等11人与某金属公司等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王某与某投资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发挥了典型案例在统一裁判规则、传播价值理念、促进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引导用人单位知法守法、劳动者理性维权。
    $ m( U" L' ]* G# w, r9 E* r( O9 U; j# O  F8 R
    & ^! x" M5 w- C& T' s) y8 a
    “化解欠薪纠纷过程中需处理好促进经营主体发展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关系。区分用人单位欠薪的主观过错、危害后果和解决预期,推动用人单位稳住岗位、保住基本工资发放,妥善解决欠薪纠纷。”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宜芳表示。
    ) R' S* L9 ?6 u
    . m0 {" ~( @2 S$ U% \- S6 t& {% G* F6 G
    “要让劳动者在每一起劳动权益保障案件中感受到法治的力量与温度。”贺小荣说。' ^0 H* U+ a4 Q' z
    ; e; S% e& d; d( M

    " Y) W0 g+ z7 d2 {02: _* K2 [! g6 b- B4 c

    , {0 k8 g5 u, [/ C) i$ `% a" x  v: F7 s3 F# X0 C. y1 b7 t

    7 Y2 c- U9 V9 V4 M& J9 b  c! C
    & D7 K8 `5 {$ J( f) S7 Y1 w% L建立欠薪治理“快车道”9 `6 K7 R; A; e1 U" T  W

      v% A; l. a* }; y! l& M  C, j0 D) f
    按时、足额拿到一年的工资,是奔波在外的劳动者的大事,也是全社会牵挂的民生实事。9 B9 _1 Y6 a! z! e0 s$ |/ M, R  x
    - k! T% E. P' y- x4 K' ~/ e' H
    ; ]& p5 X! ^4 y" E6 N
    据介绍,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实施“护薪”行动,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中调解结案难、调查取证难、裁审衔接难等问题;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健全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信息共享机制,强化执行联动。
    + k! w$ p6 O# P' p$ D; f5 `  o
    $ H5 Y- p( `- l4 l: b# e8 ?' C4 N: P# r6 F9 d) y
    执行工作是维护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此次发布的涉欠薪纠纷典型案例中,47名劳动者与某餐饮公司劳动争议仲裁裁决执行案、11名劳动者与某科技公司劳动争议仲裁裁决执行案、69名劳动者与某鞋业公司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执行案体现了人民法院坚持多措并举、分类有效处置,维护了劳动者胜诉权益。% P' ?& j9 ^# Y
    , ?2 b0 `, f& v4 E' \9 |5 ?
    4 B  \- q1 N1 B& _1 M
    “对涉欠薪执行案件实行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执行款,充分运用‘点对点’等查控系统,查控被执行人财产信息,依法适用限制高消费等强制措施,制裁恶意拖欠工资的被执行人,加大对规避、抗拒执行行为的惩戒力度。”贺小荣说。' d, t+ ?5 `& B) K3 W4 w+ B

    , J& S% g% W; Z& @3 \. n
    % C. b/ p0 ?% K* M# ]: Z" F. r对于下一步的有关工作部署,贺小荣表示,人民法院将积极开展治理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各级法院要全面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落实欠薪案件“绿色通道”和“一站式”诉讼服务,以工程建设等领域特别是政府、国企项目为重点,加大涉欠薪案件审判执行力度,综合运用调解、和解、督促履行、强制执行等手段,推动生效裁判履行到位,确保已经执行的案款在春节前顺利发放,及时兑现农民工胜诉权益,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 O9 G3 g: }$ f  m7 Z6 z
    8 g" q6 u0 b3 ^0 g* S2 L
    , V+ d+ `: C* t- C: S6 O* n
    “开展集中打击恶意欠薪攻坚行动,做到有案必查、有罪必惩,形成有力震慑;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犯罪的,依法快速审判,严厉打击。同时,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被告人认罪悔罪,积极筹措资金支付拖欠劳动报酬,获得被害人谅解的,依法从宽处罚。”贺小荣说。; N3 _$ j: x* o- P/ N1 B& n; S

    ( N& T8 j8 s0 j% l9 c5 x1 N
    ; `% d, I- o$ r03
    6 X# P$ o% s9 r. |/ g  A. t- v
    ( F& v8 G$ N$ J  [, q0 r; `. g5 g1 x# a. t8 R5 _

    - D2 ?' T  z1 {& Q8 q3 p' A" X$ s+ C. {0 t' k0 B6 d( X* ^# R
    加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H1 G0 a+ ?: j, d7 j
    % i1 i4 J3 M5 I
    ' {7 r9 C, C) R8 ?+ u9 Y9 |& _
    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在稳增长、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总工会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400万人,占全国职工总数的21%。) h) j$ E) d; _. p
    2 P7 J: w4 z  g( Z1 H
    2 @' X% b) Z6 l4 r) ?2 s
    “人民法院既要依法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又要依法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通过妥善审理每一起涉新就业形态案件,把党中央的关怀与温暖准确传递给8400万名新业态劳动者。”贺小荣说。
    / F6 X% r- ~7 Q1 x( n5 m  y
    4 b3 H. h9 [0 t4 s+ T9 F8 }! J- a% J: L6 W1 c
    据统计,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法院共审结一审涉新就业形态民事案件约8万件,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被个体户案”“连环外包案”“劳动管理算法控制案”等典型案例,依法保障新业态劳动者权益,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把劳动管理算法关进法治“笼子”。
    $ u9 Y7 i$ F' r8 K# w9 Z+ l& W- z9 a" J1 S: B+ M1 t" z
    ! D3 d! R1 X, k$ N: M* s4 J3 l; t
    2020年至2024年,全国法院共受理新就业形态民事纠纷案件约42万件。调研发现,实践中对于如何准确判断平台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较难把握、争议较大。而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对劳动者的权益具有重大影响。, q: g/ o6 K$ ?+ v4 L8 k5 u

    ' ?- u/ n& a* Z" Q. N, [) l. ?+ [- a' L( a: H
    2005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予以相应明确。但是,在新就业形态领域,劳动用工模式发生很大变化,在管理方式、工作时间、报酬支付等方面呈现出灵活性、多元性、技术性等新特点,造成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所涉情形复杂多样、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判断困难等问题。
    ; {! F9 ^  O" L" p6 o! ?  @
    3 D: R3 [$ d2 e7 E  q7 z$ N# C; u
    “特别是有的企业通过‘连环外包’、诱导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等方式规避建立劳动关系,进一步加大了准确判断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裁判标准的统一。”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周加海表示,判断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必须扭住劳动关系的本质、核心特征,即是否存在支配性劳动管理。: }4 z: B  m5 H0 b
    ' p3 X; E% u7 O4 ]. U/ }

    $ @$ a6 g; o" j! p为有效解决司法实践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最高人民法院还首次发布了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专题指导性案例。“本批案例涉及外卖骑手、网络主播、代驾司机等职业群体,聚焦企业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认定,对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作出回应。”周加海表示。1 M" m8 s/ Q1 j; t5 |- G
    5 P0 w7 ~! }) E4 o! U1 @+ u

    & ]9 Y& K; m/ a9 X% n" q$ x$ A对于利用签订承揽、合作协议或者“引导”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等方式规避建立劳动关系的问题,指导性案例237号“郎溪某服务外包有限公司诉徐某申确认劳动关系纠纷案”、指导性案例238号“圣某欢诉江苏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确认劳动关系纠纷案”予以明确。0 h% p1 f, }* a; c! E; |
    $ ?  Y5 O8 X  w
    1 S* M1 B: K( O" i
    针对网络主播与MCN机构之间因经纪关系所产生的履约要求与支配性劳动管理问题,以及代驾司机与平台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问题,指导性案例239号“王某诉北京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指导性案例240号“秦某丹诉北京某汽车技术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进行了准确区分,两个案例有利于廓清基于平台维护所采取的必要运营管理措施与支配性劳动管理的界限,支持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8 D# a2 A: x& k3 K
    ! Y7 u' S! G0 a* w& O' ?, u4 Q
    - O8 t* d5 G! R
    “发布第239号、第240号指导性案例并不意味着平台企业与网络主播、代驾司机之间绝对不能成立劳动关系,关键要看是否存在用工事实,构成支配性劳动管理。”周加海表示,“即使不构成支配性劳动管理,不能确立劳动关系,但企业对其进行一定劳动管理的,也应当依法依规保障劳动者的相应权益。”1 e& {: q2 i" A5 m  W

    % c" _6 @- v* Q
    & s' @4 Q- E: f( Q0 v, V: t+ K周加海告诉记者,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本批4件指导性案例,一方面,旨在通过案例指导方式统一法律适用标准,确保新就业形态案件裁判尺度统一,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旨在规范、引领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促进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领域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妥善化解。) Y9 x9 Z7 m7 Y3 {! S: i! I
    3 \$ m4 Q" N- `* C
      h2 c: W  {% q! y# I/ m
    04; Q0 V/ c6 S# F  R4 }9 B1 c5 o3 K

    7 Y& e& ~8 W7 j" S
    # s5 A$ e' z+ s# [+ O2 h! J- {3 d  f4 V9 Z" q6 w

    ) n* W1 [% K4 w: F' E形成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合力# w/ A  e9 t7 p; Q7 M0 J

    ! E" `7 B; @& S* E9 F, _$ C' ~5 o9 ^1 {, L* e9 M; {
    依法保障劳动权益是系统工程,各方同向发力才能取得最佳效果。9 x' o- ^* u( ~, B/ B% _

    7 {# k: c3 h, N6 U# I  q: @7 Z- D4 R( m7 s8 b
    据介绍,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建立“总对总”多元解纷机制,大力推进劳动争议特别是欠薪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的通知》,推动做好各类调解衔接联动,合力实质化解新业态劳动纠纷。3 d  o+ {* P# w

    0 Z4 u- d; \) ^6 p& u6 R1 Y: L9 i7 V9 Q/ \; A
    “治理欠薪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积极作为、加强协作。”陈宜芳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与全国总工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协作,进一步健全防范化解工作体系,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3 X  c+ D# L, t$ N  k3 s

    8 J. x3 a$ y% v1 F/ d0 {6 a2 G
    ; M3 Q0 d1 g* H6 \7 G例如,11名网约车司机与某科技公司劳动争议案中,人民法院和总工会协同推进“一函两书”(《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建议书》)工作,通过“司法建议”+“一函两书”的方式,促使用人单位自动履行裁判义务,督促平台企业履行劳动保护责任。
    ! ^: B' ~% s7 b  o$ a
    4 d. _: ]4 }  Y4 I! F3 q1 G7 j2 \/ S1 a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各地工会运用“一函两书”发现线索并推动解决的涉欠薪案件共7846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3.8亿元。
    , G8 Y3 p& W3 Z' x; _, R4 Q, F5 b

    - R) d% _8 ^+ j) H又如,在132名劳动者与某船舶公司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执行案中,执行法院打通“仲裁保全”链条,加强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的信息互通、沟通协作,积极寻找意向投资人,帮助用人单位摆脱经营困境,解决了百余名劳动者欠薪和就业问题。# W9 ~" D. a% `) w3 s0 o
    + F/ |, e7 O8 y& |+ |

    ) ?: Y3 l: }) ]/ u; m8 e8 N“人民法院既要‘定分’也要‘止争’。”贺小荣表示,下一步,要有效发挥调解在劳动纠纷预防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遵循自愿原则,依法开展诉前调解、诉讼调解,应调尽调,促进劳动纠纷实质化解;坚持当判则判,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及时依法受理、裁判,坚决防止强迫调解、久调不决;用好全国总工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建立的“总对总”多元解纷机制,引导劳动争议通过调解方式解决,不断提升劳动争议化解质效。
    9 F1 X; j& L3 A9 s
    7 T9 O& o8 v8 J8 r8 _7 \, t
    4 a7 _; i5 w- A: S+ ~
    $ Z7 W( C  _5 m5 c$ r4 O
    $ a% o# L' Z6 W! d  q6 v7 @8 F+ G6 U

    6 O% |& m" f. u% j) k本期封面及目录
    2 e6 J0 `# e; d  |3 `/ V<<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 ~! G+ ?- c4 z% E9 ]* N* Z
    《中国审判》杂志2025年第01期
    ; j: p4 J, |) r3 E: v+ J7 E# ^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59期

    9 C6 l" z, L( D, q" R  u! v3 T
    + K- X' h6 g1 m0 R# F7 n' h
    ' e4 l& W2 P: l' U; d+ N! m* @
    (关注“中国审判”微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 B/ \2 O- R6 R& ~6 T7 B& f6 x
    编辑/孙敏

    ! ?( A& A& ], ?% P; ?; L& Y6 m
    6 G5 E+ p7 l5 R# f: J) P$ a; |; _, e, ^# N3 i! Z2 ?# k
    来源:中国审判微信公众号编辑:段茜茜" J# C( P9 n0 Z# u1 r0 Z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123A024GJ005 [# l2 q  @1 ]/ q& K6 c2 [2 e( \: Z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