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的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编辑推荐

查看: 179|回复: 0

新闻1+1丨中国“人造太阳”创纪录!“亿度千秒”的背后与未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5-6-1 11:50
  • 签到天数: 51 天

    [LV.5]常住居民I

    576

    主题

    591

    帖子

    1000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0002467
    发表于 2025-1-22 15:57: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月20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
    - O% P( H; H% w; U0 k“人造太阳”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个突破?未来真正实现可应用的核聚变发电,我们还需要继续做什么?
    % k( z8 ]; b3 \3 c7 J+ E. s  C 1亿摄氏度突破1066秒,意味着什么?
    $ S9 Z- A0 _8 i, J   超过1亿摄氏度能够稳定运行1066秒,这件事情本身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离真正的核聚变发电还有多远?, q3 a. d" h" G
    同时,很多国家都在进行类似的研究,那么目前在全世界范围来看,我国EAST装置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5 Y& Y$ n- E3 o

    7 ]8 W; Z' j; @# c' t- I3 L/ E
    ( B: h7 i  D, u0 Y, ~  E3 l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云涛表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从此将从前沿的基础研究转向工程实践,向聚变能应用迈进了一大步。“亿度千秒”的难点在于,我们要把这一团火,相当于太阳表面温度的6到7倍,像火球一样的等离子体运速到上千秒,难度是非常难,这应该是目前五十多年的研究中,从物理研究向工程实践迈出的坚实的一步。
    2 h) [& l# x6 W# o* E# K3 \: I% n; t* x; A6 S

    - p( `$ C8 f6 d0 D( o宋云涛称,EAST装置就是所说的中国人造小太阳,是我国建成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这里有很多的核心技术,也存在很多的技术挑战,有超高真空、超大电流、超强磁场等很多这样的技术攻关。通过这次实验,这几年来,一直从100秒到400秒再到1000秒,这完全是由中国的磁约束核聚变团队来保持这样的世界纪录。在国际上排在第二方阵的,目前是在70秒到100秒,所以这一次能够实现1000秒,标志着我国在高温等离子体、高约束模等离子体、磁约束研究方面走到了世界前列。
    3 ?6 o) w6 d. f6 U! H' Y, h 实现“亿度千秒”,接下来的目标是什么?2 {2 f- {# ?& h/ H1 Q
       走到世界的前列真的很不容易,100秒、400秒、1000秒,2023年时实现的是403秒,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实现了千秒,那么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8 \1 w2 l% ?- I( h! Y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云涛表示,能持续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但磁约束聚变研究就像马拉松赛跑一样,不仅要跑得快,还要跑得远。所以,接下来不仅在持续时间上,还要在等离子体密度、等离子体温度等各个方面瞄准未来聚变能的商业应用,做进一步的攻关研究。
    6 H/ G7 h, T, T 人造太阳建设和研究中,有哪些艰难时刻?
    ' ]+ n9 o# k1 L- G4 z9 |' h   EAST建设研究进行十几年的时间了,过去这十几年中,研究团队遇到的艰难时刻是哪些,又是怎么过来的?
    1 W; D0 Z7 y4 j( b$ |2 _
    . G/ A1 W9 [8 b2 r7 k+ {$ M5 ^& O8 n5 N, x/ R. M% Z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云涛表示,这十几年来,每天的聚变研究如履薄冰,每天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工程和物理问题。聚变研究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程,难度就是平时所说的“难于上青天”,在做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困难。* e8 c$ _5 Z/ K0 l: O  _: d5 v
    比如,在十八年前要建超导托卡马克的装置,必须有超导材料,当时西方国家说可以给中国提供超导材料,但是一夜之间又说不给了。  ]2 z8 K* }* |; Z  G, e/ d  }
    后来,只能靠自主创新,团队和企业界一起来合作、创新,把超导材料进行技术攻关,现在中国的超导材料、超导技术应该位居世界前列,而且人造太阳上所有的超导材料应用都实现了国产化。同时,还给医疗、工业界提供了很多材料,目前世界上60%~70%的比例会来购买中国的超导材料。, O' v6 B% G$ q3 C- g) {

    / j5 |6 G0 q3 i/ ^9 A. \: N7 ]7 t$ x4 P3 K
    在做人造太阳过程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只能靠技术攻关,每天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有工程问题,还有物理问题,所以研究团队已经进行了十五万次的实验,在十五万次实验中不断探索和摸索。6 g% z8 h) `5 [6 I
     中国距离第一座“聚变商业电站”还有多远?; d) d/ j8 ?+ X' w2 |
       现在有一些媒体报道说,全世界范围来看,预估2035年会有第一座用聚变来发电的电厂正式运营,就我们国家来说,距离第一座核聚变的电厂还有多远,目前还需要做一些什么样的突破?
    8 l1 h: D( Z4 o% h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云涛表示,个人认为随着国家科技创新不断投入,不断增强,中国有第一座“聚变商业电站”的梦想应该在10到20年突破。接下来,要用3到5年的时间建成氘氚燃烧的聚变装置,就是全超导的装置的输出要大于输入。
    2 C, e* j5 [) A3 `+ X+ D1 p8 c; R' a3 ^$ }
    4 Z5 e0 h( z" C5 ~& V& [! `9 }
    宋云涛称,现在的人造太阳,包括国内的物理实验装置基本还构成不了输出大于输入的。接下来,比如正在建设全超导的紧凑型聚变装置,输出大于输入5倍,到2035年希望建成中国的聚变释放堆,输出大于输入20倍,这样就开启了人类的国家聚变能源的商业应用。
    # d1 O" e' h. V5 s 核聚变能源或许能帮助人类实现星际航行2 k+ W+ P8 @& V& N
       可能会有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现在获取电能的方式有很多种,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大的精力研究核聚变发电这样一个项目?最终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未来通过聚变的方式获取的能源或者能量,还可以用在哪些地方?2 L4 n  e' Z/ c* m* A5 g" s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云涛表示,核聚变能源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现在人类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化石燃料,对于环境和人类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实现聚变能,对人类的环境是非常友好的。
    ) {, W; K; m- ?3 c( e
    * ^# Y- a; x0 v( b9 r& A$ P8 y3 J; i# Q6 q: d
    宋云涛称,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只有马车,马车只能把人类从一个村庄带到另一个村庄;工业革命之后,有了火车、飞机,可以把人类从一个国家带往另外的国家。如果核聚变能源一旦实现,就能够把人类从这个星球带往另外一个星球,那么人类的星际航行就能够实现。) y; v- m$ c( q8 X  Y7 z" t
     当我国第一座“聚变商业电站”诞生后,我国的能源供给是怎样的图景?; T7 r; i- k$ I: Q& {% F7 G
       畅想一下,未来如果我们真的拥有一座聚变的发电厂之后,我们国家能源的结构会发生一个怎样的变化,能源供给的结构又是一幅怎样的新图景?4 ]6 [( a- _  k: z% Q& Q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云涛表示,一旦实现核聚变能源商业应用,一定会带来人类文明的改变和生存方式的改变,会给生活方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现在人类基本上使用的化石燃料,环境会遭受污染,而且化石燃料是有限的。一旦实现核聚变能源应用,人类有了磁约束核聚变,再加上其他绿色能源,能够进行互补,可以让人类环境更加美好。
    1 d% o% i+ }6 C3 I+ h0 e+ h& q! i, I' i$ _: I) `# r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122A01C7300
    . s+ V6 P6 L. ^9 X" I$ Z$ N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