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25-6-1 11:50 |
---|
签到天数: 51 天 [LV.5]常住居民I
管理员
  
- 积分
- 100002467
|
由法制日报社主办,以“梳理年度法治新闻,推动中国法治进程”为宗旨的2024年十大法治新闻、年度法治人物、十大国际法治新闻评选结果1月10日揭晓。经初评委员会推荐、终评委员会定评等程序,“习近平亲切会见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代表 激励广大公安民辅警挺膺担当接续奋斗”等入选十大法治新闻,北京金融法院审判第一庭庭长、党支部书记丁宇翔等10人(集体)当选年度法治人物。本次评选设年度法治人物提名奖,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吕静等5人获得年度法治人物提名奖。“联合国未来峰会通过《未来契约》 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多边主义”等入选十大国际法治新闻。
/ @. R% n4 |6 {1 m0 u & X0 B& [ o3 @4 _
《法治日报》年度法治新闻系列评选活动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支持,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本次入选2024年十大国际法治新闻的分别是:1.联合国未来峰会通过《未来契约》 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多边主义;2.巴勒斯坦各派签署《北京宣言》 中方贡献获多国人士高度评价;3.《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通过 为开展国际合作提供法律框架;4.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正式生效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正加速推进;5.特朗普竞选集会遭遇未遂刺杀 美国政治极化现象已愈演愈烈;6.COP29达成“巴库气候团结契约” 各国须团结合作应对气候危机;7.尹锡悦因戒严闹剧遭国会弹劾 韩政坛争斗激烈政局持续动荡;8.德国发布首张逮捕令欲抓真凶 “北溪”管道爆炸案疑云仍然难散;9.莫斯科恐袭事件造成大量伤亡 俄罗斯立法强化公共安全保障;10.多国对社交媒体平台实施监管 要求其承担更多数据保护责任。
1 J, ~0 @9 q- R9 M1 |9 `7 f7 K; H/ N) u# T' f
' r) I% n ?3 k. S3 m 2024年十大国际法治新闻
2 ~* ^" t8 q9 U4 R5 r0 h5 E8 p) c5 u6 f( S9 F$ \
2 O0 W, Q" }7 c; W* F$ f( L0 H联合国未来峰会通过《未来契约》 h8 H2 h: K6 B. |0 y2 t
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多边主义/ \% D8 f2 Z" Z- S/ \) K% Q D0 v
- M# _# r1 ^9 j: o3 [ p; d4 K) O- s+ b* H9 x2 k6 a: n

2 u/ J) a% U$ Y9 G% a
f- |/ a ?* w& o; j4 @" v0 X6 x
Z+ G$ c8 U( e) X! B. a, s0 i当地时间2024年9月23日,联合国未来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闭幕。约13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峰会并通过了里程碑式的成果文件——《未来契约》及其附件《全球数字契约》和《子孙后代问题宣言》。多国专家学者指出,近年来世界动荡不断加剧,挑战前所未有,各国需要重新审视现有治理体系。此次未来峰会呼吁重振多边主义,为新时代全球治理带来机遇。中国对未来峰会给予旗帜鲜明的支持,以实际行动深入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始终真心诚意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已向160多个国家提供发展援助,同150多个国家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同100多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多个国际组织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合作,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实施150多个项目。" l- W y) z H9 S I+ J; t6 K
, }0 k8 L0 _+ _4 _ ~' n' A) u
巴勒斯坦各派签署《北京宣言》
/ ~9 |5 }& @5 Q中方贡献获多国人士高度评价
; U8 U8 ~% G" h, G" P0 `0 B- [
* J/ I9 G' q d8 q" H4 y; `
( y: v" x9 N' q7 Y V' J4 J
& m7 R& M8 f5 P* }" H x
- M/ U( ]) m# T7 w- x0 c$ S- N! c3 F' j9 H$ \
应中方邀请,巴勒斯坦14个派别高级别代表于2024年7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和解对话,各派共同签署《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以下简称《北京宣言》)。这是巴勒斯坦14个派别首次齐聚北京举行和解对话。多国人士高度评价中方为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所作贡献,表示期待中国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言人迪雅里克说,巴勒斯坦各派在北京共同签署《北京宣言》是促进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重要一步。古特雷斯对此表示欢迎,对中国及其他参与推动这一进程的国家表示感谢,并鼓励巴勒斯坦所有派别通过对话解决分歧,敦促各派履行在对话和宣言中作出的承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负责国际关系的官员阿卜杜拉·阿卜杜拉高度评价中方为促进巴各派内部和解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说,中方深刻理解巴勒斯坦人民“捍卫自身权利的决心”。
$ m6 H- t: G* _, l) H( h1 p( x: E5 M4 }' L
6 Z% a8 I# E2 \; h0 f. V$ Q g《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通过
3 |7 R1 f" S, X5 a9 J为开展国际合作提供法律框架7 e6 x2 R! N1 L+ O- Y
' X9 N$ j& s; w/ _2 h3 C9 f! n% D3 F- R, f/ K; ?# a4 K

# o3 Q4 T" \) i Q7 M# G! D B/ q1 C/ r
8 g& S! u% P, j O& \当地时间2024年8月8日,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特委会顺利通过《联合国打击网络公约》草案。公约系网络领域首个由联合国主持制定的普遍性国际公约,将在全球范围内为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提供法律框架,对网络空间国际法发展也有重大意义。同年12月24日,联合国大会以一致同意的方式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公约的通过使各会员国有了在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保护人民及其在线权利方面加强国际合作的工具和手段。中国一贯倡导并支持在联合国谈判制定关于打击网络犯罪的全球性公约,并于2019年共提关于启动公约谈判的联大第74/247号决议。2022年以来,中国作为特委会副主席国,以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旗帜鲜明倡导加强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支持强化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并在谈判中与各方开展建设性对话,引导各方为最终谈成公约发挥关键作用。
3 s9 `7 {+ K5 r2 h- x, W/ F+ P
- O4 I0 [8 e K$ T# w/ {3 a' b
! r/ k5 |1 T5 `/ D, a S% Q! m8 D/ t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正式生效
5 r- p0 M& E% m7 V& K. M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正加速推进
: B. b* e% t- T* F+ q/ u( w+ [
8 h a* r: ]; H7 E2 k" N
! v" |4 a8 W3 X2 }$ Q$ x+ A, v; o 2 Z& T& c$ r5 l( [
$ G) Z4 y2 y6 Q9 G
' f' J* W3 v& G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治理也在加快推进。当地时间2024年8月1日,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正式生效,这是全球首部有关人工智能的法规。其他国家也在积极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以促进人工智能的合理使用和发展。10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一项行政命令,为人工智能安全制定了新标准,法德意三国正在制定人工智能战略愿景,商讨欧洲的联合项目和额外投资,并通过出台人工智能监管法规来管控风险。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在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制定国际标准和规则,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挑战和问题,推动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技术健康有序发展。10月26日,联合国宣布成立“人工智能高级别咨询机构”,负责分析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并提出政策建议。10月30日,七国集团发布针对开发先进人工智能系统的组织的国际行为准则,旨在促进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
( \6 R5 |% m, k5 N+ m4 m+ @) t
0 e$ ?9 u, K% h9 h. |6 m, J
9 \: ]) ]( h* z) }特朗普竞选集会遭遇未遂刺杀% c3 \* {8 R5 X+ y+ w
美国政治极化现象已愈演愈烈+ b" P7 A6 q" p8 k( @8 |
5 l5 M+ a: ~1 f* P$ {6 s
- |- z' I! A7 l . e2 ^ V8 H% ` y0 A$ n5 r* i
6 B" K$ I2 ?4 a2 A: p
7 l: i" R5 X+ Q8 x, b5 U+ n当地时间2024年7月13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举行的竞选集会上遭遇枪击。近年来,美国两党恶斗、政治极化愈演愈烈。从国会山骚乱到特朗普遭遇未遂刺杀,政治暴力事件不断上演。难怪英国等欧洲多国媒体就此作出犀利评论,认为类似事件一再上演,说明“政治暴力在美国已成新常态”。美国政治暴力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社会不平等、种族和宗教冲突、意识形态分歧,以及对政府的不信任。政治暴力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加剧了政治极化,使得民众对立加剧,政治对话更加困难。此次事件让原本就存在的社会矛盾更加公开化和激烈化,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分裂感,不同阵营的民众之间的信任和共识几乎荡然无存。促使更多的人以暴力作为表达不满的手段,形成恶性循环。8 r2 O! L) {- O7 E% n
# N$ [8 \4 w/ ]* i7 g" x R
% \9 K$ y5 j3 z
COP29达成“巴库气候团结契约”' a! _& D2 E# T; i5 @
" h& V1 y4 }9 h
各国须团结合作应对气候危机7 v7 q Q+ g9 f `6 N N n
% }, s% m* w4 ^0 O/ f9 L
' ]2 L" d, R$ b' T
4 I! L9 \& }9 J2 d+ C" `1 R; y; g* k4 ]9 N1 y- z
! W$ W% Y" j# G6 {/ {/ ^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24日凌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延期30多个小时后在巴库闭幕。大会就新的气候融资集体量化目标、《巴黎协定》第六条国际碳市场机制等关键议题,达成了名为“巴库气候团结契约”的一揽子平衡成果。大会达成了2025年后气候资金目标及相关安排,设立了到2035年发达国家每年至少3000亿美元的资金目标及每年至少1.3万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目标,为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行动、2025年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奠定了基础。COP29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闭幕全体会议发言时指出,2024年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30周年。30年的气候公约治理进程历经考验,虽非一帆风顺,但始终在向前行。人类是命运共同体,面对气候危机,国际社会唯有团结协作,共同应对。0 l# T, g2 i3 e5 v7 ]
: k: C( O- |3 y! ?% x& `7 y# K4 O# g5 ~! Q2 M3 W
尹锡悦因戒严闹剧遭国会弹劾
2 K# C3 F2 d4 D# \ u6 L, c: M韩政坛争斗激烈政局持续动荡) [1 H1 \3 r' U/ s3 W
" \7 _+ W3 [, F* [% M! {
+ ^. d L/ B+ R. S, |* k* T1 l; D
. L, o" ~) O/ `% c4 P& y) M6 x; B* ?1 S, ]8 F' N
0 [) ~8 u; r% e* _+ \" t/ h* h当地时间2024年12月3日晚,韩国总统尹锡悦突然进行电视直播,宣布实施“紧急戒严”。尹锡悦为“紧急戒严”列举了多项理由,称在野党裹挟国会频繁弹劾行政和司法官员搅乱国家,表示将肃清国内“反国家势力”。然而,大批在野党议员在民众支持下连夜突破军队阻挠进入国会,召集紧急会议通过了要求尹锡悦撤回戒严令的决议,尹锡悦不得不在数小时后宣布解除戒严。12月14日,韩国会通过了针对尹锡悦的弹劾案,由国务总理韩德洙代行总统职权,直至韩宪法法院对尹锡悦弹劾案作出最终裁决。然而,代总统韩德洙又成为新的政治风暴中心。12月27日,韩国国会再次表决通过了对代总统韩德洙的弹劾案,经济副总理崔相穆代行总统职权。总统和代总统在如此短时间内相继遭到弹劾在韩国宪政史上绝无仅有,反映了韩国朝野政治斗争的激烈程度。
; x# ^+ f( Q6 E0 c3 O" h8 ^; K8 N& V
- d0 L) |* r2 m) S; D4 B: w. H3 _5 h% w. E- M8 g
德国发布首张逮捕令欲抓真凶
% r0 L$ B) ^3 l' Z/ C+ M“北溪”管道爆炸案疑云仍然难散
2 X* O% e% ^+ T- o" v( @" B& ]
" ?9 Z% J% ^& N9 s" l0 B# x
; L" ?4 r7 G5 R* C( X
, r9 w" \8 O+ K h* ]! ]$ x6 f
& p+ Z( D: i; {' `8 P) k" g, S' J2 R& O! s; u* V
在“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案发生近两年后,德国联邦检察院于当地时间2024年6月对一名嫌疑人发出了首张逮捕令。嫌疑人为乌克兰公民弗拉基米尔·Z。据调查,还有两名乌克兰公民被视为嫌疑人,其中包括一名女性。他们可能作为潜水员在管道上安装了爆炸装置。10月4日,应俄罗斯请求,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审议有关“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情况。大多数与会代表重申,反对袭击或破坏关键基础设施的行为,强调有必要追究肇事者责任。但对有关国家已结束或仍在进行的调查,各方态度不一。“北溪”天然气管道从俄罗斯出发,经波罗的海海底抵达德国。2022年9月26日,管道发生爆炸,泄漏大量天然气。调查发现,4条管道中的3条发生泄漏,共有4个泄漏点,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爆炸发生后,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启动调查。瑞典和丹麦已于2024年初停止调查。' a" W, C" H0 ]0 N: `
: o+ G t" g% J7 F' a8 L" D, q) B# N) |' i) t' a
莫斯科恐袭事件造成大量伤亡1 t; w0 A3 A+ l0 h
俄罗斯立法强化公共安全保障
' |7 b: {0 \0 I5 {' C# b. K3 w
2 L8 x+ I, Q; x9 M) ^
% b- O! P9 q) B/ b1 `% r2 n $ w) N+ S0 `* [. r
5 o' C" j3 n" |( A% P% h$ ]5 b$ L8 S1 @% Q4 ^
当地时间2024年3月22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近郊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市一家音乐厅发生枪击事件,造成人员大量伤亡。11月19日,俄罗斯莫斯科巴斯曼区法院批准将涉嫌参与“克罗库斯城”音乐厅恐怖行为的4名嫌犯的羁押候审期延长3个月至2025年2月22日。4名嫌犯分别是拉查巴利佐德、法伊佐夫、法里杜尼、达列尔忠。俄罗斯政府把这起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据俄媒报道,恐袭发生时,位于莫斯科西北部的“克罗库斯城”音乐厅正在举行乐队表演。至少有3名身穿迷彩服的枪手闯入现场,用自动武器开火。此外,枪手还投掷了手榴弹或燃烧弹,导致音乐厅起火。恐袭事件发生后,多家外媒均报道称,“伊斯兰国”已经宣布对此负责。恐袭事件发生后,俄升级安保措施,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强化公共安全保障。& k. h* i0 S# Y2 ?/ A8 ]
5 U3 B$ k* T7 I. Z2 D
# F b# \ M: @* @# b/ N+ M( y
多国对社交媒体平台实施监管" M( k& N+ x' h
要求其承担更多数据保护责任
% p. t- d I' W/ o2 z/ i% M) t
2 Z9 I/ y, Q8 B& Z& j# f; [+ m/ J! q6 m0 L' l; J' f! t3 `4 H+ `

* T; s: f; |$ M3 l" x6 t( F4 }3 m1 I! @: H6 V6 ]
. @9 U# B7 V& q+ p
多项研究发现,不当使用社交媒体会对未成年人心理、认知、情绪和行为等产生负面影响。2024年,多个国家对社交媒体平台实施了更严格的监管政策,要求平台在内容审核和用户数据保护方面承担更多责任。英国正式实施了全面的《在线安全法》,试图从根本上减少虚假信息、煽动仇恨暴力的有害网络内容,并可能对一众科技巨头处以巨额罚款。澳大利亚联邦众议院和参议院相继通过了《2024网络安全(社交媒体最低年龄)修正案》,将该国社交媒体用户最低年龄提高到16岁,以保护该人群的心理健康。多次违反规定的平台最高可被处以4950万澳元的罚款,由于规定的条件苛刻,该法案堪称目前全世界“最严格的”社交媒体管理法律。希腊政府正在推进一系列措施,以规范15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行为。 l( P7 M, c3 h) W2 T! k6 i
6 @# D3 n/ ?% p& ?
" ~& u' H, E* K. m$ C- J 2 c4 P( r- e6 E7 @
来源|法治日报(文字整理:王卫 图片均为CFP供图)编辑|王芳 朱晔 岳铼 , P' k. M4 W0 m" `) z0 a
8 v7 C3 |6 j# g3 F3 C' a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110A02KFD00
& A5 ?2 ~+ a0 G+ b, m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