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25-6-1 11:50 |
---|
签到天数: 51 天 [LV.5]常住居民I
管理员
  
- 积分
- 100002467
|

- ?# c' P1 m5 y! `0 J, r
$ z; _3 X& z+ h# Y7 V/ j- u) j# ?. u
+ L& c! ~- i( @2 t2 B/ `: L, u+ S. V: R) r
5 v; }1 z3 P0 {& D- n7 G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两院院士评选2024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入选的科技进展直接触碰科技最前沿,涵盖视觉芯片、细胞疗法、大洋钻探、低温制冷、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表明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极限正不断拓展。
2 l4 \; m7 f' P: u: N3 X
3 {! G' R$ |* L) |( c" \8 h1 u' `1 A7 F7 r5 g' ]; R
2024年影响人类的科技进展有哪些?科技将会带来什么改变?
3 {2 w: I9 y+ j6 P( u# u# g# e( ^
) f0 L7 D4 s/ L a& I
/ c6 F2 S% d+ p5 L$ e* L! n制图:汪哲平) H2 M6 i+ o7 I1 o+ q7 c8 [; u
* X; u3 X) W0 G/ L1 z& X) O( t* _
5 A; o5 A$ f% z& m$ U5 p0 _1 i0 s+ G% I: I( H4 i) O
/ @, z$ F5 `5 n9 [9 W2 j
制图:汪哲平/ r& S) b' m n$ i! X
# ^3 e* q* [8 o
& [8 `; Q f) r% z+ z9 E+ ]1 M
! c3 j3 W( u1 ]- T) y7 Z" `
3 `: ?, d/ D9 U" z, Q4 _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徐义刚看来,这次入选的“十大”新闻呈现两大特点:一类是紧紧围绕最前沿的科学研究,例如嫦娥六号首次在月球背面采样并发布首批研究成果、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凝聚态物质中的引力子模等;另一类是造福人类的科学研究,例如基于原语的类脑互补视觉芯片、通用CAR-T治疗成果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是公众关注的话题。
6 y* Y- B6 w9 i* Z% _) ]$ z% N% P" W2 |% V
- y% B4 d9 L Y2 @' W& x l“两院院士评选2024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至今已举办31次。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使公众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对普及科学前沿知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 q0 _# r5 c. F2 a6 h7 o1 ?' [# s: e/ O8 d; T5 m6 _& M
9 Z3 R) E: C+ l$ E. Y3 j“每届‘双十大’评选结果的发布,都会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今年评选出的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直接触碰科技最前沿:聚焦国内,视觉芯片、细胞疗法等创新有望加速产业重要变革,大洋钻探、低温制冷等技术的突破为重大工程提供了新方案;放眼国际,猪肾脏移植、长效HIV预防针剂等生命科学领域的突破,以及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让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吴朝晖认为,“双十大”评选活动让更多人有机会深入了解国内外前沿科技成果,不仅能拉近公众与科技创新的距离、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更有助于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营造大胆创新、勇于创新的社会环境,让更多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 y/ X! t2 p6 _( `8 Y1 z' n0 R
, _; `' A0 T& ], v6 a U" a$ L8 x$ e) {% j" y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王辰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特征更加凸显,科学向产业的直接转化进程加快,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改变产业发展的图景。我们必须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紧迫感,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持续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部署、全领域布局,全面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z3 l5 E- P, | @/ a
2 a L8 d5 X5 u s- @* Q @( Z
8 J0 A* S2 k k4 j+ C! g( `' u$ t! m( H
+ ]# K/ i$ U' k) B S3 I6 Y9 H8 \
- V/ g+ j6 Q; O% _( p- q
$ I! u$ Z/ ~! I- \0 }: J
3 D0 K: X! l8 X, M. i! D# a& g8 l* T" u0 M# }- C+ [" @5 R6 P
9 l& W9 ^- T( _' B- [# M; e2 Y5 ?, V5 v; ?; \: i; z% _" `
& _0 U& \2 o4 D+ U0 t
& z5 P3 m+ J3 h. P" L5 S
( V( j r- a1 V7 g5 ]( C
$ Q% D3 c$ u+ K6 _( Q* s o; o `$ \% ]$ c
2 B$ c& k! q9 C& w
8 X5 {) E4 R9 i o' S" }/ n7 E% K2 J; S
8 J2 l( f& ? _* d* e1 d, n* X/ f
% ?! v7 {5 Q6 u2 w# @' F+ n6 ~9 J5 \
/ f P0 n* N6 E0 f# |' L) j8 A- d, g2 Z" O- c1 C
: c* d- m6 V0 Q8 m; w. b" V8 F0 M* E% R' p" `) b$ @
" _) t0 \% X2 M: c& ^7 e
/ B8 x) J3 N6 w5 h
& e( I6 G& O4 B+ X0 p3 Y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0 W, q) F+ h! X0 l/ Y& n1 B# X
“有组织的科研”2 e( u, U" V0 f0 r/ K' U
贯穿整个研究进展
9 `! N$ m- |8 V+ i9 j7 X1 J 0 Y7 x/ r Z9 n! O
嫦娥六号首次在月球背面采样示意图。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供图
8 n( \0 {/ U3 P6 j1 Y9 ]3 ]: f ~& K/ p! f0 J
9 w" L n2 c# M
“‘嫦娥六号首次在月球背面采样并发布首批研究成果’入选,人类历史上的多项首次,不仅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也激发起公众的强烈兴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徐义刚说,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极限正不断拓展。& G+ _; X$ b6 W. ^) J8 @3 N6 A
, M/ C+ Z( C) _8 b. {
8 l$ M5 R, h+ b“有组织的科研”贯穿整个研究进展。. F5 |+ y, v1 ~) X
( P" f; t/ w8 I* z% x) N; h- ]
徐义刚介绍,对这项国家重大工程,国家航天局邀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单位,采取“背靠背”的方式,根据各自专长和技术特点,在北京和广东广州等地对嫦娥六号月壤样品开展独立研究。在广州地化所拿到3克土壤样品后,团队分成4个小组,每组之间平行研究、组内接力工作,先筛选样品,然后再进行定量研究,不到24小时就完成了对样品的筛选,短短10天时间就获得了第一批月背样品的第一批研究数据。
% R/ s1 p; @, v2 u& f
4 E5 h; ?6 L5 W! I* C依靠“有组织的科研”和“背靠背”的方法,团队高效且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例如在确定月样年龄时,两个研究所开展独立研究,却得出一致结论,分别在《自然》和《科学》上发表,说明了数据的可靠性、研究的高质量。
1 ~. l; ~- c) h3 X
3 f5 \* _+ O: ^+ P: x) d“月球和行星科学在这次‘十大’中被看到、被关注,对年轻人来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探索奥秘、科技报国的种子,对科研团队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徐义刚说,嫦娥六号月样的科研工作,还有很多科学问题尚待回答,团队将信心百倍地迎难而上,完成更艰巨的任务。' r; T6 [, z4 ^$ \
5 ] Q! _5 E! q$ S/ B3 P) h1 \8 Z
* I2 e9 y3 K5 p* g# O南京大学教授杜灵杰4 G' I6 U4 |: J- `
谈研究成果入选“十大”6 G5 i N! R( C4 n4 X7 _& Q" o
“对科研人员来说,
, \. v& w2 S- E3 N" W( M这是最好的时代”
- m" h7 j3 c9 K2 K“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观察到凝聚态物质中的引力子模”这一成果由南京大学教授杜灵杰领衔的科研团队完成。这项看起来“看不见、摸不着”的基础研究,将带来哪些改变?研究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哪些因素?在评选发布现场,本报记者采访了杜灵杰教授。
6 G& ?; P: p) Q, {' |, Y
( @( _) _2 p9 t5 E& A杜灵杰介绍,这项研究进展,将为在凝聚态物质中探索量子引力相关物理问题开辟全新视野,开启从几何视角研究强关联量子物态的新方向。未来的新型电子器件和新型量子材料,以及拓扑量子计算,可能就得益于这种对关联物质微观结构更深入的理解,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或许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入选‘十大’是一个新的开始。团队下一步的工作,是通过引力子模来探寻凝聚态电子系统中更加微观的物质结构。”杜灵杰说。
9 w* X6 |- Z0 u2 V$ Q, y 2 P( c8 i& q5 t2 @0 F
据了解,这项研究在关键时期得到了坚定支持:一方面,得到了国家科研项目的支持;另一方面,江苏试点设立了“应用基础研究特区”,鼓励独创独有、支持原始创新,让这项不在任何科研指南上的研究得以顺利开展,并一步到位申报省“攀登计划”,获得关键科研资金的支持。 G( _$ x) B) l( F4 D$ I0 L- V6 H
& A( Q$ A& G( A5 @最令杜灵杰印象深刻的是,这项研究需要搭建“首台套”设备,整整3年都在探索中前行。“前沿基础研究没有现成案例可以照抄,需要不断试错,没有把握一定能成功。针对极端条件前沿基础研究的特性,学校和学院设置了灵活的考核方式——前3年不唯论文进行考核,哪怕暂时失败也不要紧,只要踏踏实实做事就行。”杜灵杰坦言,这种“有耐心、等得起”的研究氛围,给团队吃下定心丸,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表,一步步推进。
3 }4 w4 }4 H4 m+ M ! G, I; z1 ^+ I" ^4 l
“这一基础研究工作成果入选‘十大’,反映出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长期重视、对前沿科学的重点关注、对原始创新的大力支持。对科研人员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在中国从事基础研究工作,我深感荣幸和庆幸。”杜灵杰说。0 ?7 Q9 `- M4 z/ T

; p2 F* [7 h: G7 S( d ) Z9 _8 \+ b' F: m* C
3 `0 }7 s, c6 T( H7 E# S
1 n- r3 |8 J% l, H9 Z! Y; M3 e0 f V' \- U1 n. u& C, G
文字 | 吴月辉 姚雪青
. H I$ R+ O9 X/ a+ n( G来源 | 《人民日报》2025年01月23日,转自人民日报一撇一捺微信号- R# s& h) o) A, U/ c8 \3 t
+ E/ u8 l. [1 s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123A07XYT00
# {6 C- y/ [) X0 r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