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H7 d; F9 T% d5 O; c, e# z2025年2月22日晚,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兴证全球基金赞助的首届兴全青年著作奖颁奖典礼在哲学楼101室举行。在学界、出版界同仁的见证下,程苏东、路国权、仇鹿鸣、施越、章永乐五位获奖者从资深学者手中接过了沉甸甸的纪念奖杯和证书(获奖名单请见“首届兴全青年著作奖|获奖名单公示”)。
- ^, Q/ e. j7 \6 ^# K. X0 [7 ]. q: v8 _3 u# ^. ^
" U, I. W9 u. U @4 h+ ~/ b: {8 z当晚出席活动的嘉宾有: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党委宣传部部长任羽中,北京大学博雅荣休教授邓小南,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葛兆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党委书记宋志军,清华大学资深文科教授汪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韩水法,北京大学文研院院长、哲学系教授杨立华,捐赠方代表、兴证全球基金副总经理秦杰。北大各院系师生代表、文研院邀访学者代表也参与了颁奖典礼。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政府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段德敏主持仪式。活动通过文研院视频号、北京大学出版社官方微博、三联书店同步进行线上直播,线上线下观众共同见证中国文科的青年力量。9 V2 L A0 `2 s- I
1 G) S! x: x' U$ ~1 m) N
, N: h3 `5 ?% J* E5 |

$ r! a( \% F: ~1 W* r2 g3 S* I: m$ Z7 T x* f! u8 Q- @2 g1 W
- y& Y" W7 I) W: K4 ^, y k: g* A! v. a9 I典礼伊始,段德敏老师介绍了兴全青年著作奖的宗旨、定位和特色。奖项以鼓励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的中文原创著作,支持优秀青年学人成长,树立纯正学术风气为宗旨,以“小而全、全而精”为特点,覆盖人文社科多学科领域,强调学术精品导向。经过二百余位评审委员历时近一年的五轮筛选与两轮公示,最终遴选出五部代表时代学术高度的原创著作。
; @+ y5 i7 O6 d- ]! Y▴
7 e0 r d% o1 M. r7 ~ l兴全青年著作奖宣传视频; K8 h8 |9 W5 e0 J( r- g/ s
3 R% m5 `7 T# S, V4 \) m
- y1 }$ c: ^, C7 g1 Y7 i- E* G- T4 H9 J" k* ^) k/ x
随后由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任羽中老师致辞。任校长以王国维先生“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点为引,指出一个时代应该有一个时代的学问和文章,兴全青年著作奖的设立初衷就在于遴选出能够代表时代精神的著作引领文科学术发展。任校长特别提到了丁玲的“一本书主义”,强调著作、尤其是青年学者的首部专著既是其学术品位的集中体现,亦是其学术地位的奠基之作。兴全青年著作奖注重著作而非论文的评价导向有利于鼓励青年学者坚守学术深度,写出一本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 H& f1 H7 x+ A
% A- S2 ~. W$ v" y7 M; t7 V. K
0 a" ^% v; Q9 W% `) U9 o
/ l% F$ l2 o1 O5 E/ }/ z
( K9 s4 I Q$ W) v/ l5 q+ v) f北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立华教授是兴全青年著作奖的发起人。杨立华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获奖著作完全由推荐、遴选和投票产生,没有任何申请的环节。这一独特机制仰赖于文研院以邀访学者、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学术共同体的构建。杨立华教授强调,奖项是以北大文研院为代表的一流学术眼光和标准的体现,是对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和标准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接着,杨立华教授正式宣布了获奖名单。% \& V6 E) A/ e" ^4 C0 I
! o: O R5 j$ }4 x h% x* F! z5 n3 n5 k/ K

7 B; ^3 i2 X, D, w# E) M) m▴
# ]" P4 R9 r0 `" k杨立华院长发言6 x6 p6 F1 [$ J v
0 R( a1 N4 g7 y8 j) W& X
" ~7 v! n7 v2 s- _' t( ?: M
7 f* U; j2 }( X颁奖环节,获奖青年学者从学界前辈手中接过象征学术传承的奖杯和证书。邓小南教授、葛兆光教授、宋志军书记、汪晖教授、杨立华院长分别为程苏东、路国权、仇鹿鸣、施越、章永乐五位获奖人颁奖。
9 s4 ~, E# X+ [, g+ x1 @3 @
- \1 l& x8 x" n. T' [: {0 K
. f4 `8 |) @. T! x五位获奖者的感言折射出青年学人对学术的热爱和对时代命题的思考。北京大学中文系程苏东老师将“知识无止,经典有常”作为问题提出,回溯战国至汉代经典与知识的博弈:面对新知对经典的挑战,战国士人选择了将新知纳入经学进行诠释,而非另立新典。汉代刘向、刘歆等经学家亦在阐发新知和维护经典间两难平衡。这也提醒我们思考,在AI技术加速知识膨胀的当下,在来势汹汹的知识浪潮面前,古老、有限、不变的经典将何去何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路国权老师深情致谢北大跨学科资源支持,感念导师三次约谈定选题的慧眼匠心。他勉励青年学者:“我们要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就会不断地有人出来帮助我们坚持下去。”
# x* w0 T2 v4 Z7 ] {
: `0 T/ z) j1 N& ?
2 r! t2 K( Z5 u! U. V    五位获奖者发言
6 a1 J+ g% e" X8 r/ R! n! q& p. p( l1 k# ]
% r' j) v1 F$ |& u' a复旦大学历史系仇鹿鸣老师自嘲站在青年的尾巴上,将奖项视为“半生成就奖”,鼓励自己继续前进,向上攀登,同时强调了在信息爆炸与信息污染并存的当下,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于理性精神的守护价值。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施越老师感谢奖项对“区域国别史”的关注。他指出中国学者书写世界史需思考如何从中华文明传统视角观察世界历史和秩序,勉励更多青年学者在中亚史和中亚研究上攻坚克难,攀登高峰。北京大学法学院章永乐老师呼吁打破门罗主义,继承和实践《诗经》中“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的理想;感恩兴全青年著作奖打破“学科门罗主义”,鼓励问题导向、学科融合,并承诺将继续努力,贡献更有价值的学术成果。1 u7 U$ a! C8 x2 G( G/ k* W1 e
: W( U% u. {2 o9 J
- z2 s6 Z% {" l / R* o$ r2 u' a' d- u' {; \
▴ * y5 a+ y" @. @+ R/ t$ O
获奖者与颁奖嘉宾等人合影6 E2 P2 J6 k- G6 E) n% l
* A0 ?+ t" {& @+ Z' J6 g& ^' k1 L+ q% c' |) d/ k. U( y
, r8 G) a4 P' [2 _$ @典礼尾声,全体获奖者和嘉宾一起上台合影留念,首届兴全青年著作奖颁奖典礼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读书种子今安在,千古文章脉未穷”,兴全青年著作奖不仅承载着对青年学术成果的认可,更寄托着对青年学者的期许——在守正创新中深耕文明传统,于全球视野下回应现实关切。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将继续以奖促研,通过公正严谨的评选机制,树立学术标杆,支持青年学者在文科领域持续深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未来,正由无数青年学人的坚守与突破共同书写,而兴全青年著作奖愿作这漫漫长路上的一盏灯,见证更多优秀原创著作的诞生。4 I/ ]4 F6 x7 j9 d; X7 _; L
1 c% }1 @$ n8 P Y1 w
* \; b. V6 r5 ?+ |) R本文转载自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6 m/ h. _. b4 O( M
- i. v) D$ O8 o* y, s
, t O0 ]& n/ J, v. G: h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228A01QQL00
h7 ~% M' A. s.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