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于4月3日(周四)15:00,在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西城区北礼士路甲38号)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清明)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g j' l7 X" h0 t
6 z& _, o& g5 e* F" r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 E$ Y+ I& C2 t; k3 v( _! J0 ?! q9 q胡强强
, }5 d2 ] V9 E+ Y+ r2 K' g: v ( s3 i% X% I; p3 @; N% x. Z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 f& e/ r3 e' d5 a$ F. m$ I
" z+ D% W0 k4 V4 K# i
; o3 \& ~( j9 E( s! {( H4 p明天就是清明节气了,“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节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各地有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插柳等习俗。人们在缅怀祖先、寄托哀思的同时,也会趁着清明时节的好天气,踏青赏春,亲近自然。在此也特别提示大家,容易过敏的人群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加强防护,防止加重过敏症状。
$ h: k3 l* J7 x1 \3 X* l( i
# c# D' @* m/ y6 \
( ?! z2 c& O* @& `/ C7 o9 T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将围绕中医保健、体重管理、心理健康以及春季过敏的防治,以及儿童常见的传染病防控等问题,请各位专家共同回答大家的提问。
/ j; ]/ D! Z8 W0 g) U
6 U5 J" t! w1 W, F
( a9 X# x9 v1 N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
7 t9 Q: Y# _3 N4 F0 i$ U5 p: x% {+ I3 h
6 ^0 y, h2 g8 c! W
北京医院主任医师潘琦女士% |% w% q& u* T7 {$ w
q/ n4 u1 W0 F0 k9 j3 D% Q
" K3 V! U" J3 c# |# u& s* K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刘静女士) p. J; B# G' }) j: S: l. u
; B# F0 A2 c2 d4 u. ~) n
& Q3 ]7 u! O3 A/ y%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先生& e8 F" _7 |7 D9 b- H- d1 r: k( G8 b
5 O9 ]' i ]# |4 v
4 P+ g* L# m# ~, E" @; h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黄薛冰女士 a8 J y2 Q: J' i# {! b
- N, o v2 g5 f3 \9 M
7 @4 ~4 j; ?9 |8 ]
今天,我们还请来了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的群众代表徐泽昊先生,请他分享自己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些心得体会。
: h5 r9 X8 `: B: e3 I( }
- W2 s0 z1 X' L! P' `+ I& e5 w1 \' y! X8 z% J( ~9 J
下面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举手提问。
0 @6 h- d! U8 q! C$ G- A0 i7 R新华社记者
$ p9 i9 j1 e. P R$ c) g- l/ M 清明时节,地方有吃青团的民俗,认为青团是寒食,多吃能清肠排毒,还有艾灸百会穴,可祛寒祛湿的说法,有的人会自己在家里做艾灸祛湿,请问这些说法是否正确,是不是人人都适用?谢谢。
( B, L/ R) e0 X' ]3 F" D' V! {7 I" L; H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 k1 r7 c( e6 [" r% B胡强强
0 n- ]. Z. O I( h 请刘主任回答。
3 k# Y/ E8 o; P# g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
& ]: _8 \0 G- s7 s8 V刘静
0 z* _& s) p; ?: R 
$ Q) I) P# a P+ T感谢您的提问,其实吃青团,包括艾灸,都体现了传统的历史悠久的“艾文化”。我们有“鲜艾入膳、陈艾入药”的说法,这是由来已久的。
+ ^+ O1 s! x8 C' F. |8 @4 B1 }' G5 B( V. b' a' p8 n! E
1 y) w. n; j( L' a3 Q其实在《本草纲目》就已经提到过“春月采嫩艾做菜食”的记载,其实青团就是和这个相符合的,青团就是用鲜嫩的艾草汁加上糯米粉,再包裹各种馅料以后蒸制而成的一种美食,确实很美味,但是它也存在比较黏腻、高糖、高脂、不好消化的特点,所以实际上在生活当中,比如老人、小孩,还有糖尿病患者、胃食管反流的患者,还有脾胃虚弱的患者,建议要谨慎食用。
2 R$ @$ Q N- R4 x
, K' P% h5 i! Z1 Z0 M; x8 ]( h3 E6 Z7 p( r
关于艾灸百会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头为诸阳之会,百会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足厥阴经交会的地方。在《本草纲目》当中提到了艾叶具有什么样的作用?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在清明时节乍暖还寒,我们人体处于阳气已升,但阳气不旺的状态,这时候通过艾灸百会来培补身体阳气,实际上是起到了扶助正气的作用,在内经中也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艾灸百会,我们可以达到“已病者治病、未病者养生”的目的。( v5 l. E% `/ b7 G
0 @$ X N* X/ L: R, X; J7 g+ ]9 _" I
要提醒大家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艾灸,比如阴虚火旺体质的人,这些人群往往会有一些症状,比如容易手足心热、口干舌燥、口舌生疮等等,在做艾灸时很容易诱发便秘、咽喉肿痛或者是头痛等上火的症状。对于高热、局部红肿热痛的实热证患者其实也不太适合艾灸治疗。还有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感觉比较迟钝,所以艾灸时比较容易发生烫伤,所以艾灸要谨慎。另外,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是禁灸的。除了这些之外,如果自己在家里做艾灸,还是有一些注意事项,首先,注意一下艾灸的温度不是越烫越好,实际上在艾灸的时候,我们建议以局部皮肤有温热感,皮肤微红的状态最适合。如果在艾灸过程中出现了局部的皮肤灼痛感,我们建议立即调整艾条与皮肤的距离,或者是直接换一个施灸的部位。
- x+ p, @- c; i
! D4 V- ]: a5 f% }) M; N9 f" x. p7 O3 }
再一个,不要一次灸太多穴位、不要灸太长时间,一般情况下根据个人体质情况,每次选2-3个穴位,或者是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就可以了。如果是艾灸中或者艾灸之后都建议注意适当防寒保暖,艾灸之后要适当补充温水。
8 A/ ^* G4 @' u! k6 _& r" u1 Z
: m9 p$ [& f4 V e
) p7 x( l; l& B# U4 A" M, {, x如果是首次艾灸,建议还是要咨询一下医生,由医生根据个人体质的情况来给出艾灸的方案,包括选穴,操作的方法,艾灸的频次以及时间等等。谢谢。
( b4 J$ L# r( ~( v红星新闻记者
: \1 n _ ]- U; M0 P 前一阶段国家卫生健康委领导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关于体重管理的答问内容冲上热搜,各地现在开始纷纷响应,很多医院开设了体重管理门诊。请问体重管理就是减肥吗?个人应该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自己的减重目标。谢谢。
" C( t( V! _" V: L, N* a- N r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 a6 c# y8 }1 i$ K3 M: h# r+ x. N胡强强
2 |# T, y/ i. s; \5 [6 } 请潘主任回答。9 }( J' V8 U! _
北京医院主任医师" B6 p$ ^+ g" p7 l" w8 |
潘琦
( E5 M: M+ T, j2 E) b! [ V8 v! W U ; L: R! T- w5 O6 F* F: z# d
感谢记者提问。其实减肥和体重管理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减肥和体重管理,它们的核心都是有关体重的下降,要通过饮食运动来进行实现,但有非常大的区别,就是减肥本身是一个快速的降低体重的过程,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值,同时是通过制造一定的能量缺口,比如摄入的总热量要明显低于身体消耗的能量才能够达到减重的效果。同时因为快速的减轻体重,有一些患者会掉的主要是脂肪,还有肌肉,容易出现反弹。我们接诊过一个患者,他在两个月之内一下体重降低了20公斤,但在三个月之内又恢复了30公斤,这种快速的恢复,不光没有获得更好的健康,反而出现了血糖血脂的问题还有脂肪肝较前加重。我们说的体重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针对的更多的是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控。同时我们还要根据他身体的成分来进行相应的调节,比如我们希望更多增加他的肌肉组织,而减轻脂肪,同时减少反弹。所以这两个概念看似类似,但实际是完全不同的。
0 Y1 n: y& P l$ N& t. n8 x, _0 z9 z3 S; V- Y- t) k, a
/ q9 M8 Y. d: y" z
在进行科学的体重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个长期的过程,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好的代谢获益。谢谢。
* s# ~! _& C, y3 [ d$ j凤凰卫视记者
) V, ]- Z2 t9 i) R) o1 g; h6 U 每到春季,很多家长开始担心孩子是否会患上手足口病,请问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以及临床的表现有哪些?另外,什么样的人群比较容易感染呢?谢谢。
7 I, g1 x7 b) `3 _; r4 T U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A A3 O# j9 @9 [
王华庆
$ _9 @+ Z4 _: e) D/ x7 z0 a) l 
8 b! \5 j) L7 X1 O" x/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手足口病其实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有20多种肠道病毒可以引起疾病。手足口病顾名思义就是孩子的手、足、口腔的皮肤、黏膜出现了病变,主要的表现是早期发烧,后期有皮肤黏膜的改变,包括在皮肤出现红点,有的伴有疱疹的出现。在其他部位有些时候也会出现皮疹,比如臀部、上臂、腿部,也会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来说,皮疹是没有皮痒的感觉,手足口病一般不是太严重,很少出现合并症的情况。假如孩子在出现手足口病的时候伴有腹泻的症状,有个别儿童会出现脱水,极个别、极罕见的会合并病毒性脑炎。5 ~# E B. Q" L8 @$ q; V
( J8 {- t) u V7 w5 o/ ]! {! i9 p2 U% A+ J
刚才您问到了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其实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多种,最主要的是接触传播,还有通过呼吸道飞沫的传播。另外消化道其实也可以传播这种疾病。通常来说,病人的粪便,还有鼻咽分泌物,出现疱疹时的疱疹液,还有飞沫都可以携带病毒,有些物品也可以受这些病毒的污染,比如玩具、餐具、口杯、毛巾,污染之后也会造成传播。手足口发病人群其实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病,但最主要的人群还是集中在6个月-5周岁这个年龄段。我们的监测分析发现,1周岁发病率最高,其次是2周岁。4 y6 P- Y) E: ~
. X I, }7 v. J, z# U9 z2 [
7 C( M1 m( t" m+ d在这里我想和大家要说的是,手足口病是一个常见的传染病,不管是家长还是托幼机构,要做好儿童的健康监测,发现在手、足、口、臀这些部位出现疱疹时,要尽快就医。谢谢。
4 r' j1 A6 l. u中新社记者 S4 b. h8 Y- F& A! i2 y+ W' y
生活中有的人会感觉有焦虑、内耗或者抑郁的情绪,并且感觉在春季这样的情绪波动会更大一些,请问这是什么原因?该怎么进行调节?6 Z7 A7 |" q) E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
6 d0 _% ]2 s2 o. y& h黄薛冰' G, a2 u7 i+ v3 E

) ] u' l3 m0 l! A春天情绪波动确实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一般每年到3、4月份有油菜花开的季节,非常美,但这个时候往往去精神专科就诊的患者就增加了,所以提示我们在春天一定要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至于为什么春天情绪会波动,就中医而言,它的解释是:我们的情绪叫情志,是由五脏当中的肝来负责的,肝功能过强或者是不足,就会导致我们的情绪或者出现狂躁,或者出现低落。现代的精神医学的解释,认为我们的视网膜当中有一种感光细胞,它会感知光照的变化,进而把这个信号传递到大脑当中,有一个部位叫做视交叉上核,传递到这个部位就会调节我们的生物节律,进而去调节大脑当中神经递质的分泌,这些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或者是褪黑素,是来调节我们的睡眠以及情绪的。春天光照时间增强了,我们的生物钟面临一个再适应的过程,在这个适应过程中有可能就会出现刚才说的神经递质分泌的一些紊乱,进而出现情绪上的变化。相比抑郁来讲,春天情绪亢奋、急躁更为多见。 {+ h, V) b* O
8 [! \4 p8 W7 k2 U) d6 M2 Q* G! x1 _
我们怎么调整情绪呢?第一,我们要调整我们的睡眠,让人体的生物节律和大自然的节律相一致。冬天来说,我们更多是休息,通常是早睡晚起,到春天我们就要调整,相对而言我们可以晚睡早起,增加活动的时间。第二,我们要加强互动。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和大自然的互动,我们可以多增加一些户外活动,相应的可以去发泄一些过于充足的精力或者是过大的压力。另外一方面,我们要加强人际互动,我们可以通过跟人的互动,可以疏泄情绪、可以获得支持,打开心扉,增强自信。第三,假如我们在春季情绪波动过于严重,情绪低落持续时间超过两周,或者是情绪亢奋持续时间超过一周,而且正常生活受到影响,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及时地去就医。谢谢。
- c1 D- ?5 r. X5 K2 K# y+ T- y澳门月刊记者$ M6 a; w" ~+ r' V+ m# e
生活中经常有人早晨赶时间不吃早餐,喜欢夜宵、暴饮暴食等,如何纠正这些不良的饮食行为,科学进餐呢?谢谢。
3 k, b( G* X5 u+ C. g北京医院主任医师' p$ E7 ^. ]/ d1 L
潘琦
4 `# L7 {9 O& k7 f 感谢您的提问。以上这些行为其实都是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从健康管理来讲,我们首先建议在进食的时候要计算一个总的热量,如果对那些超重和肥胖的患者,是需要把每一天总的热量减少500大卡,大概就和一个汉堡包或者是5勺的食用油热量相当。同时,我们要保证食物的多样性,而且我们建议大家多食用蔬菜和新鲜的水果。在选择蔬菜水果的时候也要注意,尽量少选择含糖比较高的水果和含淀粉比较高的食物。在碳水化合物的供给中,主食的比例要占到50%-55%。同时,肉类食物尽量摄取那些含脂肪比较少的肉类,比如去皮的鸡胸肉、鱼、虾,在膳食补充中还是要注意尽量多吃一些粗粮,少吃精米、白面等食物。
8 {( Z/ H0 q! d9 B5 E! V7 K! K( z f( j% m3 g" r2 n; s# w8 _
/ N T: Q+ \0 Q" m7 ^0 A第二,要规律地定时定量进餐。刚才提到早餐,还是要坚持吃的,而且早餐尽量要丰富。晚餐如果有条件,尽量比较早地进餐,最好的进餐时间是下午5-7点之间。吃完晚餐之后尽量不要再加别的食物了。尤其对于那些可能有低血糖风险的人,可以进食一些含粗粮或者是高膳食纤维的食物来避免出现低血糖。比如苹果,还有一些粗粮面包,但不能太多,一片就够,尽可能的不要夜间加零食、饮料,夜宵如果能不吃还是不吃。3 o( ], C. `9 }- T! w8 N. `
* e4 Y# c3 M: A8 v3 I! c. r- S2 \/ j3 [5 [3 C+ H- w
另外,我们的膳食还有一些小的贴士,比如在吃饭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减慢吃饭的速度,如果能维持到20-30分钟是最好的,这样可以减少总的热量的摄入。同时还可以调整进餐的顺序,可以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主食,总体可以增加饱腹感,还可以把总的热量降低下来。所以从膳食上来讲,还是有很多调控,可以避免减少出现那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谢谢。
# A, v& K) ~1 Y. D总台中国之声记者6 |5 C. g7 [! o2 b$ T
保持理想体重也是很多人的追求,每顿饭前和饭后都会称一下体重。请问徐老师是如何保持自己理想体重的?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健康秘诀吗?谢谢。
m7 D9 l# \0 o3 h3 R& q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群众
9 y1 k, m! a. u徐泽昊6 y2 y) L0 Z3 d8 f- [; ?5 p

3 \1 i. E1 h, l: f谢谢记者提问。首先我本身是一名创业者,我每天的时间几乎都给了工作,还要经常的熬夜加班应酬等等,三年前我自己也出现了一些健康方面的问题,比如脂肪肝,还有失眠、焦虑等问题,包括我自己的体重也严重超重、走一些路就会气喘吁吁。2022年的时候我到当地医院开设的健康管理门诊,在医生指导下,对我进行了饮食结构调整,培养了我自己的运动习惯,我也慢慢找到了一套属于我自己的方法。- F' I+ D- x7 g; H3 ]* l! ~
t- {2 M4 k8 ~: Q- W# w
6 p1 L+ _: w- q2 o8 n
一是饮食结构调整。以前早餐我吃的都是白米粥、油条、配咸菜,现在改成了粗粮、鸡蛋、配一些蔬菜。下午茶我以前挺爱喝的,奶茶、蛋挞,还有一些小蛋糕,现在也都戒了。另外是晚上,我会熬夜加班,会吃点夜宵,现在做到不饿不吃的原则,如果真的饿了,我会吃一些无糖的酸奶或者吃几粒坚果。另外我尽量做到晚上能够早睡,早睡之后第二天的精神会特别好。如果当晚我有应酬,应酬尽量让自己少喝一些酒,第二天我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整体的热量摄入。包括吃火锅,我会选择清汤的锅底,多吃一些时令的蔬菜。& E0 j8 h+ ?& R* h: w \
# E/ Z: Y% ^0 C1 q& I
, t- h; `. M1 } n; U% E" I二是培养自己的运动习惯。之前因为工作很累,下班回家就躺着不想动了,走一会儿就气喘吁吁。医生说我阳气不足,建议我先从八段锦或者是甩手操开始做起,慢慢过渡到慢跑。半年后,我也可以一口气跑五公里。现在我基本上保持每周有4次左右的晨跑,还有4次左右的居家训练,居家训练主要是做俯卧撑、仰卧起坐、哑铃的负重。另外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比如下班坐地铁回家,离家还有两站路的时候下地铁自己步行回去。在午休的时候,还会做拉伸运动。培养了自己的运动习惯之后,我发现户外跑步不仅可以帮助我有效控制自己的体重,还可以缓解自己焦虑的情绪。我也会经常组织身边的朋友周末去爬山,还有晨跑、夜走,类似于环湖徒步之类的。我还当了健康生活方式群的管理员,每天我也会自己做一些减脂餐发到群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心得。我觉得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我们最好的奢侈品。谢谢。
0 h. `2 f# m. F3 {& | V3 r8 [封面新闻记者; z4 {6 F+ o$ U4 B
请问近些年来我国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如何?是否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谢谢。
8 P ^( @- o/ f0 V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t7 \' K. I& r: E h4 D3 W! U
王华庆4 r7 x) G6 C" g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些年,我们国家的手足口病特征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虽然流行强度比较高,但是我们看到重症的比例已经明显下降,2024年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手足口病中重症的比例和2009年-2019年平均水平相比下降了97%。二是季节分布呈双峰分布。手足口病从4月份开始就呈上升趋势,第一个高峰是在5-7月份,第二个小高峰是在10-11月份。三是主要发病人群在5岁以下的儿童,1岁这个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其次是2岁年龄组。还有一个特征,我们现在出现了多种肠道病毒共同流行的情况。这是目前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
$ W) U6 Z( P' b" P, x0 G
5 q2 Z" V+ @ U3 G! I) p0 t4 q! u& j% d
9 s: {4 o5 |8 L- L: \前面我们讲到的一些疾病的特点,包括传播途径。关于它的预防,主要从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的角度来做,手足口病其实是一个可防可控的疾病。一是我们要保持手卫生。因为这个病毒主要是通过眼、口、鼻侵入机体,所以保持手卫生非常重要。二是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洁。前面讲到飞沫可以传播疾病,如果保持空气新鲜,就可以减少这个疾病感染的风险。三是在流行季节,孩子尽量减少聚集。四是尽量避免接触手足口病的患儿。患上手足口病在发病第一周时传染性最强,如果这个孩子患上这种疾病,其他孩子要尽量避免接触患儿。五是接种疫苗。目前我们有肠道病毒71型疫苗,接种了这个疫苗,可有效预防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以上是我的回答。谢谢。/ B5 ` c$ p# e3 e% X; N) i' \
中国青年报记者
Y" w- q8 p3 h/ S& W9 U' I 现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有的青少年会把交互式AI当成“心理树洞”来倾诉自己的烦恼,请问这样有助于缓解自己的压力吗?有哪些潜在的健康风险?谢谢。
& y3 i8 G5 ~& S, _' \% Q2 }; Q4 r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
5 r" k- P" a# ]- q; O1 v黄薛冰6 p' [' P0 F }1 n0 ?2 k1 }
谢谢您的问题。可以说青少年是数字世界的原住民,他们对交互式的AI软件接受起来是非常快的,这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关。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交友需求是非常强烈的。另外一方面,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他的自我意识以及自信心还在建立当中,还不足,不充分,所以他跟别人社交的时候容易缺乏自信,容易感到羞怯,担心别人评价自己、不接纳自己。孩子和AI交流的时候没有这样外在的评价,他会更加的放松,更加能够吐露他的心里话,这是孩子们喜欢AI的原因。: i9 n1 A2 r- U+ O# \8 O/ c
$ [% A4 o7 V; O; t& A4 K+ {' N% p5 X9 o1 n- f1 H
但是,如果单一的只是和AI软件交流,或者是过度沉迷于AI软件也会造成坏处。因为我们的青少年在发育过程中,在和人交流当中很重要的一个过程叫做社会化,所谓社会化就是我们要和别人去交流,接受别人的评价、反馈,进而来调整我们的认知、行为,去符合社会规范。所以我们跟真人交流虽然有一些评价会让我们觉得有压力,但是这样的评价有助于孩子跳出自我的视角,能够从外在的视角来审视自己,进而来调整自己,这个很重要。真人的交流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我们和人交流的过程中会去学习识别别人的情感,比如别人的表情、别人的动作,我们会感知情感。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会学习以及模仿别人是怎么表达情感的。比如我们和人交往,我们怎么说,说还是不说,比如说我们的社交距离是多少,跟别人的眼神接触要怎么样,都是在真人社交当中不断学习来的。如果我们一味的和AI交流,就丧失了学习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不容易去把握社交的界限,逐渐会变得情感平淡、疏离,好像机器人一样,这是AI带给我们的坏处。8 r- P8 R8 X" `7 X( Z- C. q9 L
" q' J; a7 ]5 T# ^4 q+ |
3 V- I8 Q* J9 `/ M
总的来讲,这种AI的社交互动不能取代真人的互动,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做一个小小的补充。谢谢。
+ @0 Z- Y7 z o3 |2 A' X中国中医药报记者- \/ Z# ?6 b# N' A0 E
近期一些城市进入花粉过敏的高发期,很多花粉过敏的患者出现一些眼睛红痒症状和打喷嚏的症状,请问有什么有效方法可以防止和缓解这些症状呢?谢谢。9 q0 d6 \/ _; z% y0 ^% v. \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
% W9 y* Z# L+ b/ _刘静4 ?6 ~8 p& w4 T4 \( [
感谢您的提问。对于花粉症的患者,首先要注意尽量的避免或者是减少花粉的接触。具体的做法,比如在发作期的时候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对于学生人群,建议尽量减少或避免户外的体育活动,这是因为我们在临床经常能够见到过敏的孩子在户外活动以后出现了原有过敏症状的加重,甚至会出现咳嗽、胸闷、气短,甚至是哮喘的发作等等,这是第一条。
/ m6 y) T; V& Z: e8 P
! j+ U p" U' i/ E
0 n* H6 ^. p" o- I0 ^另外,对于在花粉浓度比较高的时候,如果外出,建议尽量佩戴口罩或者是护目镜。同时,建议减少开窗通风的次数。如果从外面回家之后,还可以适当的使用一些海盐水等来清理鼻腔。对于已经发生过敏的患者,除了建议他在使用各种药物以及针灸等方法来治疗的同时,我们还会推荐患者使用一些简便的方法来帮助缓解症状。比如一是可以用热气熏蒸的方式缓解鼻部以及眼睛的症状,就是拿一杯热水或者把热毛巾拧干之后热敷鼻部以及眼睛,可以帮助缓解症状,但操作的时候还是要注意温度不要太高,避免烫伤局部的皮肤。二是我们可以采用按摩局部穴位的方式,最常用的穴位是迎香穴,还可以摩擦鼻背。迎香穴大家都比较熟悉,就是在鼻翼旁的鼻唇沟里面,我们可以用食指或中指轻轻按揉迎香穴,适度用力,这个力度以局部轻微的酸胀感为主,这是一种情况。我们也可以用按摩鼻背的方式来缓解症状,按摩时可以把拇指对搓,搓热以后再摩擦鼻背的皮肤,上下多擦几次,鼻背有温热感以后,鼻子的症状也会得到缓解。搓鼻背时要注意不能过度用力,防止搓伤鼻背的皮肤。还有一种情况,我们可以用热风吹大椎的方式,主要是用吹风机的热风来吹大椎、风池、肺俞,基本是我们项部这一巴掌的区域,这部分区域通过热风来吹,达到缓解鼻部症状的作用。要注意不要用吹风机长时间固定的对着一个部位吹,也是为了防止皮肤被烫伤。谢谢。& A* x6 F1 E! l2 L7 L7 q; n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9 n7 V) P4 G2 P) `$ ] 现在网络上推荐各种减肥方法,比如“液断”“生酮”饮食、代餐等,这些都很流行,从医学专业角度看,这些方法是否科学?谢谢。+ k. Y1 n4 j1 q" f# q# k* {
北京医院主任医师
8 }2 _1 ~! c: @+ i; B* v潘琦
, ~6 g: S/ z% D3 Z7 R 以上这些网络流行的减肥方法还是存在不少健康隐患的。第一,我们不推荐生酮的饮食减肥方法。生酮饮食里面含的大部分是高脂肪饮食为主,有一定的蛋白质,极少的碳水,碳水摄入减少就会导致脂肪分解产生更多的酮体,酮体蓄积以后会导致酸碱平衡的紊乱,如果在糖尿病患者中还会诱发酮症酸中毒。另外,这种饮食模式营养膳食均衡性相对比较差,所以容易出现营养的失衡。同时,它还会导致心血管的负担会重,肝肾功能也会出现相应的异常。还有一些患者食用这些生酮饮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便秘的情况,所以不推荐。% Z" b7 `6 V! s# y" b, v, @+ u7 r4 _
/ @4 i) I, p* A5 J1 R8 Q
: u+ [6 ~. D6 {6 _7 m5 a9 G第二,有关营养粉代餐的减肥方法,我们也是不建议的,尤其是长期的营养粉代餐,里面其实营养素也是不全面的。很多人用了以后会出现营养素、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缺乏,会导致贫血、肠道菌群紊乱,甚至还会诱发一些健康问题。
+ I+ P, U0 U6 ]3 ]4 j, o# u$ d
@. c5 ^+ l9 Q6 I) v% L: }( Z/ |' Q- X& P6 w1 t( O7 r0 y6 C( j
三是液断减肥法。这个减肥法其实是一个极端的饮食模式,含的热量非常低,只有400-800大卡,而且都是以液体食物为主。长期使用这类的减肥方法,我们胃肠道的功能就会出现失衡,而且营养素是明显的缺失的,还会诱发贫血、维生素的缺陷,甚至有些人会出现肌肉量的减少,很衰弱,所以这种减肥方法我们也是不推荐的。在选择减肥方法的时候,一定要辨明真伪,还是要合理规划,同时综合干预,科学的实施,这样才能保障既有效减肥,还能安全维持体重的良好结果。谢谢您的提问。7 w/ @" K( n3 C+ w) |
海报新闻记者- m9 m9 M1 x/ E# E7 E
我的问题提给徐先生,最近网络上流传很多网红的瘦身方法,请问您如何看待素食、瘦身茶、减脂丸以及手术抽脂减肥等这些快速的减肥手段,以及您有没有一些避坑心得。谢谢。) F8 E! k: W6 X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群众
9 }' p+ i/ G7 I* @* n% \& i* |2 U徐泽昊- m9 ]8 [0 \4 c. N* B- B: F+ Q
谢谢记者提问。我觉得这个问题我还是很有发言权的,当年我自己体重也超重,也不爱运动。为了减重,我会在网上搜索一些,看看有什么可以轻松减肥的方法。有号称三天可以瘦5斤的果蔬汁,还有可以躺着就可以瘦的燃脂丸等等,这些产品我都试过了,但感觉大部分都没什么用。
! h7 V( d$ L7 h
0 J9 `& O" B7 j" g* Z
3 E5 ?* h7 R* q2 ^0 m我先讲素食,我当时吃了一个月的素菜,反而重了三斤。后来生活方式门诊的医生帮我分析了,比如我早上吃的是油焖笋配白米饭,下午茶吃的蛋糕、定胜糕、糯叽叽之类的,晚上又吃片儿川,吃下去的看起来是素菜,其实吃的都是热量炸弹。后面我如果去餐厅点餐,我会说尽量少油少盐清炒蔬菜。另外,蔬菜沙拉里的沙拉酱我换成了油醋汁,其他会吃一些豆制品之类的食物。瘦身茶和燃脂丸我也试过,有一次我谈项目之前吞了一颗燃脂丸,结果半小时跑了三趟厕所,最后合同差点黄了,人也差点黄了。后来才知道,类似于燃脂丸和减肥茶这些,要么让你拉肚子脱水,要么是抑制你的食欲,最后会把肠胃搞坏,最后减下来的不是脂肪而是水分,最后体重还是会反弹的。# x( e0 Q2 u+ p/ V5 e2 E4 D
3 A, O" J1 d, a/ N9 o. ?6 b0 b$ z' n* k5 ?" G
还有当时比较流行的抽脂手术,其实这个反而对我诱惑最大,因为当时我的肚子非常大,脂肪堆积比较厚,所以我就想,可不可以去医院做抽脂手术,可以把肚子上的脂肪抽掉一部分。后来咨询了医生才知道,如果光抽脂,但不改变当下的生活习惯,最后脂肪还是会反弹回来,还有可能出现术后的皮肤褶皱,样子也很丑。另外手术本身也会有一些风险,所以最后就放弃这个念头了。9 E% Q9 ^9 S" j0 V/ m
6 C4 H2 U! x# l& {9 H: J* ~: b& B
* z7 d% Y/ e+ l: K/ a最后我想说,减肥就像我们创业一样,没有一步登天的神话,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运动,体重秤上的数字,不过是水到渠成的勋章。另外,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谢谢。
2 e0 w0 I' }$ B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记者, T8 t% a8 r# f4 p) Q2 E( ~
很多人认为运动强度越大、时间越长,健身效果就越好。请问如何科学运动锻炼,减少、避免运动损伤?谢谢。
# m; s- A5 W! `: Q& d北京医院主任医师6 T+ O& e9 s+ n$ @8 ]' \" L
潘琦
2 h$ U! @+ i8 n: j% J 感谢您的提问。其实运动上是有很多误区的,在运动方面并非是运动时间越长、强度越高是对的,因为相对来说,长时间的运动会影响到体内的疲乏感,这样就很难坚持。另外,高强度的运动如果忽视了身体的适应能力,很容易造成运动的损伤。所以在运动的过程中,我们有几个遵循的原则:
1 x+ @# {( |3 q; G
; b* w2 z( R# r6 R0 j7 B! x) O* S C( ^
首先,运动的时长问题。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运动,而且选中等量和中高强度的运动为宜。如果换算到每一天,其实30分钟以上是可以的。但对于上班族怎么办?我觉得可以像刚才泽昊说的一样,提前一站下车,增加一些步行的量,或者把代步工具换成自行车来骑行,也可以增加我们运动的机会。另外,在运动方面,除了有氧运动以外,还需要加入每周2-3次的抗阻运动,比如深蹲,还有弹力带操,还有健身房器械的运动,都是很好的。祖国传统的八段锦和太极拳,其实兼具了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平衡训练和柔韧性的训练,也是能够让我们保持很好的健康状态。在选择运动方式上,要选择自己能够坚持下来的运动方式,在这里提醒大家,如果没有运动习惯,你刚开始运动的话,一定不要一蹴而就,还是要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从小的短时程的运动开始,慢慢适应了再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4 z( j. n& C ?. v8 ]6 z
+ H; R# L, g2 J y C# O
4 l l2 f/ z% E' P' a同时在运动中有几个小的注意点,一是开始运动前要有身体的预热期,增加一些肌肉的适应能力再开始运动。二是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强度适宜,达到微微出汗,肌肉有一点点酸胀的感觉就可以了。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了头痛、心悸,这时候要休息休息,看看缓解的情况怎么样,如果缓解不好还是要及时就医的。三是运动完以后还是要做一些拉伸运动,来缓解紧张的肌肉,这样才能够坚持,能够有一个长期的运动的维持。四是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发现已经患有基础疾病,我们需要找医生进行初步的评估,还可以制定一些个体化的运动处方,这样能够保证安全有效的运动。我们在实施过程中突发急症,比如病毒感染,这样我们就要休息休息,等身体恢复以后再慢慢恢复运动量。建议大家尽可能把运动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享受长期的健康与幸福。谢谢您的提问。2 ^$ {( E+ z' A# h* a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9 T- k8 _, n# Y7 O 网传心理疾病像呼吸道疾病一样具有传染性,还有“小作文”称,心理疾病一旦确诊就需要终身服药无法彻底康复,请问事实是这样的吗?谢谢。 X2 \6 s8 C2 D5 @7 B$ y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
' [3 @; P5 ~- a/ \3 o黄薛冰$ P/ X0 u- q5 z0 F
感谢您的提问。这两个观点是常见的关于心理疾病的谣言。首先,肯定的讲,心理疾病是不传染的。我们心理疾病的发病有多因素,通常来说和社会因素,包括心理因素、个性特征以及一些生物学因素都有关系,但心理疾病并非像传染病一样是由细菌或者是病毒这样的病原体导致的,它也不会通过空气去传播,或者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大家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误区,可能我们日常生活中观察到情绪具有一定的感染性,就是当我们身处集体当中的时候,如果别人高兴我们也会跟着高兴,假如别人悲伤的话我们可能会跟着难过,这个不叫传染性,这个叫做“同理心”。所谓“同理心”,就是我们的个体可以去观察其他人的情绪,并且感同身受,这个是我们人作为社会动物的一个功能。但是这种情绪的分享通常是情境性的,而且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1 z; f% @" d) l, D" Z/ {" [) k) @; ]; ]0 E
2 O( H+ y9 ?2 T关于第二个观点,我们可以肯定地讲,我们的心理疾病是可以康复的,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终身服药。对于心理疾病,首先判定他的严重程度,比较轻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就可以解决,如果程度比较严重,这时候我们需要服用一些药物,药物治疗在急性期之后有一个维持期和巩固期,但维持多久,是不是终身,我们需要去就诊,和医生去讨论,针对个体的情况来确定我们需要维持多长时间。$ M. m4 {0 J5 U
$ i8 B8 m- U# w1 d+ @! n
8 A( n, }5 d1 l$ ^% r0 V& u* s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确实有一个复发的情况,告诉大家,即使复发也没有那么可怕,如果复发之后,我们及时地就医,往往也能够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所以大家对此不要太有顾虑。谢谢。& z+ z$ J2 L; ]$ g9 Q8 {+ p7 e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1 n* g" R4 L4 L3 {4 ?
胡强强5 {8 c; H; {6 g( Q; r
谢谢黄主任。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接下来是“例行健康提示”的环节。2 A# _# Z. e2 E) c
/ S' A4 X0 N* p7 O' \
- |2 ]. v5 X6 K& x! x
国家卫生健康委提醒您,经常在线上的社交平台或者线下举办的所谓“健康讲座”“知识分享”等过程中掺杂商品介绍和推销,或者引导公众添加私信、加入群聊咨询的,通常是伪科普、真带货,大家不要轻信。如果发现谣言或者错误信息,可以登录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的“辟谣平台”进行举报或者查证。
* u# b. P! Z0 N8 B$ K
: P- y2 N; T2 }5 j5 y; m' e6 o, ^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聚焦了清明节气相关的健康知识,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围绕“时令节气与健康”举办系列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谢谢各位嘉宾,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 I- p( ^& x: n m
信息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信息采集:卫健君
3 p8 W4 l3 k+ [+ G2 C声明: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立场。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 }, Q2 O/ ^; Z, p" z
p Q P/ P7 V) E
! U/ \$ q6 e" T( h' H2 N+ d" q, E7 b; q. s2 F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404A0088800; F6 u8 } e/ d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